曾有九个儿子却纷纷夭折,苦命的皇帝宋宁宗_史弥远_赵竑_韩侂胄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5:50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南宋嘉定元年(1208 年)九月,临安城的空气里充满血腥和屈辱。权臣韩侂胄的头颅被装在匣子里,这是南宋向金国求和的“投名状”。然后,换来的“嘉定和议”把宋金关系从“叔侄”降为“伯侄”,岁币变多了,而且还要赔偿金国三百万两军费。

签下这份条约的宋宁宗赵扩,坐在龙椅上,脸上非常悲伤——他想做事,但是总被命运和权臣推着走,最终连皇位传给谁,都成了别人的安排。

01

宋宁宗当上皇帝时(1194年),南宋已经在“隆兴和议”的阴影下过了三十多年。这位皇帝不算特别坏,甚至有点理想——他看不惯金国的嚣张,而且想洗刷“绍兴和议”带来的屈辱,所以他重用主张北伐的韩侂胄,然后在开禧二年(1206年)五月开始了“开禧北伐”。

但是理想好,现实难。南宋的军队早已不是岳飞时代的强军,将领怕打仗,士兵不想打,加上韩侂胄用人不对,北伐很快失败了。金军抓住机会南下,打到了长江边,南宋朝廷上下都害怕了。

展开剩余81%

主和派趁机活动,他们和韩侂胄的矛盾变大了——最终,礼部侍郎史弥远联合杨皇后,在开禧三年十一月(公历1208年1月)在宫里设下埋伏,杀死了韩侂胄,然后把他的人头送到金国求和。

1208 年九月签的“嘉定和议”,成了南宋最丢脸的条约之一:

地盘没变,就是说北伐短暂收回的土地又全还回去了;

关系从“叔侄”变成“伯侄”,南宋皇帝对金国皇帝的称呼降了一辈,等于公开承认自己“低人一等”;

岁币从银二十万两、绢二十万匹增加到银三十万两、绢三十万匹;

另外还要一次赔给金国三百万两军费(历史学家算过,这笔钱非常多,相当于南宋几个月的收入,大概占一年收入的一成多)。

宋宁宗在诏书上签字时,据说手抖得拿不住笔。他以前对韩侂胄说过:“朕愿亲征,复我河山。” 但是现在,土地没收回,而且尊严也被踩在脚下。这次失败,成了他心里永远的一根刺——不是他不想打,是真的打不过,而且他也挡不住朝廷里那些强大的主和势力。

02

比国家大事更让宋宁宗痛苦的,是他的家事。他一共有 9 个儿子,但是没有一个长大成人:大儿子赵埈、二儿子赵坦…… 最小的儿子赵圻,出生才两个月就死了。皇宫里小孩的哭声越来越少,但是药渣越堆越多。

古代皇帝最怕没有后代,尤其是皇位没人继承。宋宁宗一次次失去儿子,心情越来越低落,他只能从皇族亲戚里收养孩子。第一个选中的是赵询,宁宗把他当亲儿子养,用心培养,立为太子。但是赵询 29 岁时突然得急病死了(1220年),宁宗的希望又没了。

没办法,他又收养了皇族子弟赵竑。赵竑年轻气盛,有想法,但是不会隐藏——他看不惯史弥远独揽大权,曾经在书房墙上写“史弥远当配八千里”(意思流放八千里),还指着地图上的琼崖(今海南)说:“我以后当了皇帝,一定把史弥远放到这里!”

这些话,全被史弥远安插在赵竑身边的探子报告上去了。史弥远吓坏了——如果赵竑当上皇帝,自己肯定活不成。这个在韩侂胄死后独掌大权的权臣,开始偷偷准备:一边在宁宗面前说赵竑的坏话,诬陷他“骄傲不孝”;一边寻找新的“替代品”,最终选中了另一个皇族子弟赵昀(就是后来的宋理宗)。

宋宁宗晚年身体不好,加上儿子都死了,心灰意冷,迷上了道教炼丹,整天想着靠“金丹”长生不老,对管理国家越来越没兴趣。

史弥远抓住机会拉拢杨皇后,控制了宫里宫外的消息——宁宗看到的奏折,都是史弥远挑过的;宁宗听到的“赵竑的过错”,很多是史弥远编造的。这个想干事的皇帝,慢慢变成了权臣手里的木偶。

03

1224 年八月,宋宁宗病得很重。史弥远加快了行动,他假传皇帝命令,立赵昀为“皇子”(虽然赵昀之前被养在宫里,但没正式封为皇子),和早就被封为皇子的赵竑地位一样了。宁宗快死时,人糊涂了,对这一切完全不知道。

几天后,宁宗死了。史弥远连夜派人叫赵昀进宫,同时封锁消息。赵竑知道宁宗死了,以为自己按顺序该当皇帝了,就穿着丧服在宫外等召见,但是等了好久没人理他。直到天快亮,他才被带进宫里,结果看到赵昀已经在宁宗的棺材前当上皇帝了,杨皇后在帘子后面听政。

赵竑一下子明白了——他被骗了。他不肯向新皇帝下跪磕头,侍卫们冲上来,强行按着他的头磕了下去。这个本来的太子,就这样成了“济王”,被赶出京城,送到湖州去了。

史弥远的夺位行动,又快又干净。他敢这么大胆,不仅因为他控制了朝廷,而且因为他摸清了宋宁宗的弱点:晚年的宁宗,早就没了年轻时的干劲,沉迷炼丹,对权力没兴趣了。

而且有野史(比如《东南纪闻》)写:“宁宗病重时,史弥远献上金丹,很快皇帝就死了。”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,但是史弥远确实有理由这么做:如果宁宗不死,赵竑就还有机会当皇帝。

04

宋宁宗的一生,像一直在挣扎。他想北伐,但是遇到了南宋军队不行和韩侂胄乱来;他想保住皇权,但是因为儿子都死了和自己能力不够,反而绊住了脚;他信任过权臣,但是最终被权臣架空了,连死后谁来当皇帝都被别人改了。

他不是坏皇帝,甚至可以说“勤快”——刚当皇帝时,他每天批奏章到深夜,还要求大臣“有话直说”;他也不残暴,对老百姓还算关心,曾经给受灾的地方减税。但是他性格软弱,没主见,在复杂的朝廷争斗里,像个迷路的小孩。

史弥远在他死后继续控制朝政(前后掌权二十多年),朝廷越来越腐败;赵昀(宋理宗)开始还行,后来却沉迷酒色,南宋在这两个皇帝的统治下,慢慢走向灭亡。

有人说,宋宁宗的悲剧,就是南宋的写照:有过努力,有过希望,但是最终敌不过国家积累的问题和外面强大的敌人。

嘉定和议的岁币和赔款,最后都加到老百姓头上;灵前夺位的闹剧,暴露了皇权的脆弱。宋宁宗被埋在永茂陵时,可能还带着没完成的愿望。而被废掉的赵竑,后来在湖州被卷进“叛乱”(其实是史弥远陷害的),最终被逼自杀(1225年),成了这场权力游戏的又一个牺牲品。

发布于:广东省